最新报名:
3分钟前,黑龙江哈尔滨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加入房地产总裁班,2小时前,河北石家庄某文化传播公司3名高管加入企业管理创新总裁班,2小时前,河南郑州某置业公司总经理加入房地产总裁班,5小时前,内蒙古呼和浩特某乳业公司总经理加入工商管理EMBA总裁班,6小时前,上海某金融证券公司1名高管加入工商管理MBA总裁班,11小时前,山西太原某航天飞机制造企业2名高管加入工商管理EMBA总裁班
清华大学科研院简介
发布时间:2014-04-14 15:35:36

清华大学科研院简介
  清华大学科研院是负责我校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服务的职能部门。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科研院的主要职责是瞄准国家需求和科技前沿,有效地争取从国家到企业的各种科研资源,协助院系组织科研队伍和重点项目,推动科研管理体制和评价激励机制的改革和不断完善(清华大学各院校单位简介),促进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维护学校知识产权和学术声誉,为我校高水平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以及科技成果服务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有效的支持和良好的服务。 
 
  以项目申请为龙头,科研院按照“四个面向”,即面向中央、面向地方(包括企业)、面向海外、面向国防,设立了科研项目、科技开发、海外合作、军工等四个部门,分别负责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和企业、涉外合作和国防的科研项目。同时,科研院加强了科研机构的管理,设立了机构管理办公室,着重于争取国家和社会资源,促进学科的交叉,建设高水平研究基地;加强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成立了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对成果的申报及推广、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和维护等实行统一管理;加强了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的建设。 
 
  科研院在科研管理和服务上实现了“三个转变”,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帮教师到部委、企业去争取项目和推介科技成果;“变二线服务为一线服务”,主动到院系和科研组介绍项目指南,培训专利知识,协调项目执行和合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等;“变局部服务为全程服务”,帮助教师从争取立项到项目验收鉴定会、申报专利和奖励等、甚至后续的产业化的全过程服务。科研院提出要做好“三个服务”,即:“为师生的科研活动服务”,“为学校的管理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 
 
  50多年来,清华大学科研管理为学校的科研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清华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委合作 
 
  长期以来,我校努力发展与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环保部、工信部、水利部、建设部等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的科技合作关系,作为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近几年来,我校与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部委积极开展战略合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和大量成功的经验。

  在与国家各部委合作的过程中,针对不同行业的主管部委,我校努力关注行业的发展需求,充分考虑双方的战略目标,整合并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品牌优势等优势资源,集中力量,优势互补,以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服务于各部委。在科技合作上,一般包括专项技术联合攻关、设立科研基金、合作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技术咨询与服务、高技术装备应用、共建科研中心等多种形式。

地方合作概述

  开展科技转化,推广科技成果,加强技术转移,实施“产学研结合”,积极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学校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服务社会基本功能的重要体现,是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清华大学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建设科技转化服务平台,构建技术转移体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增强省市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服务企业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拓展国际技术转移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清华大学科技成果开发与转化平台的建立,是根据国家发展需要不断延伸和拓展的过程。1983年7月成立“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开发部服务部” (1984年11月更名为“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开始接受委托进行科技开发、协作攻关,加强与省市地区和厂矿企业的科技合作,并归口管理全校横向科技合同; 1995年7月,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简称“企合委”)成立,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国内外企业界在高层次上的优势结合,推进产学研合作。实行会员制,吸收部分国际知名企业、国有大型企业、行业龙头及骨干企业入会,采取动态管理方式,为这些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到2001年6月,为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国际化的严峻挑战,积极利用国际资源,更广泛地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学校专门成立“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开展国际技术转移,组织国外技术资源与国内产业界的对接;延伸企合委工作,为国内外企业服务;开展国际间人才培训和技术转移学科建设和研究等。2001年9月,国家经贸委和教育部联合认定清华大学技术转移体系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并于11月举行授牌仪式。积极为经济发展服务,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技合作形式,成为清华大学服务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有力的支撑平台。

  服务是人类社会相互依存的手段,也是清华大学百年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通过广泛开展省市地区科技合作,服务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是清华大学技术转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渠道,也是清华大学通过科技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清华大学的校地科技合作(也称省校合作)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时任天津市市长胡启立、时任武汉市市长的吴官正以及常州市、丹东市等地领导,邀请清华大学领导到当地访问,就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商谈合作事宜。90年代,以经济实力较强和科技需求比较迫切的“两北”(北京、河北)、“两江”(江苏、浙江)、“两东”(广东、山东)为重点地区,校地合作进入新阶段。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中部崛起等战略,学校加大了与国家战略发展地区的深度合作,校地合作进一步扩展,截至2012年底,清华大学先后与20多个省(市、自治区)、80余个地级市签订合作协议,合作范围包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和主干产业、建设创新平台、联合科技攻关、推进国际合作等。

校地合作的具体模式

校地全方位合作

与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签有全面(科技)合作协议

与80余个地区、市签有全面(科技)合作协议

以项目为龙头,带动产学研合作的发展

近年来,科技开发部积极推动清华大学重点科研成果在合作地区及企业落户,如基于我校化学系邱勇教授课题组技术成果建设的中国大陆第一条自主设计的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大规模生产线在江苏昆山投产;热能系“燃煤脱硫废弃物改良碱化土壤”项目在宁夏、内蒙古、吉林、天津等省市得到了大面积推广;机械系“ 大压机” 项目在内蒙古北重集团、西安阎良航空产业基地进行了实施,其重型装备研究室在昆山落户;环境系“ 天津临港工业区安全生产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求援体系”、工业工程系“ 天津临港工业区化工行业物流发展规划”、经管学院“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商业区城市功能定位、建筑规模、发展模式研究” 等一批规划类项目在滨海新区核心区塘沽落户。这些重点科研成果的现实转化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设立校地科技合作基金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清华大学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清华大学与无锡、河北、云南、广东等地方合作建立的各具特色的“地方政府主导、企业直接受益”和“校地联合主导、校企共同受益”的科技转化合作基金,以“基金+基地”的创新模式,为校地合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其基本宗旨是将专用基金支持转化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设立基金的基础上,又逐步建立了一些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截至2012年底,清华大学与地方政府合作设立了河北清华科技合作开发基金、云南清华科技合作基金、鞍山清华研发种子基金、无锡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项目基金、铜陵清华产学研合作基金6个科技开发基金,积极支持清华大学科研成果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做出了贡献。

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

这是清华大学为了推进与省市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在校地合作基础上推出的又一项举措。在90年代中后期和21世纪初叶,清华大学先后在经济发展活跃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与当地政府组建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1996年12月)、北京清华工业研究院(1998年8月)、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2002年8月)、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2003年10月),以“优势结合,友好合作,共同发展”为基本原则,为区域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技术、人才等支撑,加速科技转化,在创新发展模式,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孵化高科技企业,培养高层次人才,使一批有影响力、服务社会需要和国家发展战略的科技成果为所在区域、乃至于国际区域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与重点地区共建“产学研合作办公室”

为了加强清华大学与重点地区的科技合作,促进清华大学科研成果落户地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开发部于2003年提出了与国内部分城市共同设立产学研合作办公室这一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产学研合作办公室的宗旨是发挥清华大学和合作城市双方优势,加强合作城市与清华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转移,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针对合作城市的科技和相关需求,整合清华大学的科技资源和相关资源,为合作城市提供共性和个性化服务,促进市校双方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已与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等20个城市(区)合作设立了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共同组织各类产学研合作活动500余次,项目合同额近3亿元。

“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工作内容

Ÿ   根据地方、企业提出的科技需求定期组织科技项目对接活动,同时促进技术创新性强、市场效益前景好、产学研合作基础好的项目在地方落户;

Ÿ   组织有关专家赴企业对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现状及潜力开展诊断;

Ÿ   结合地方需求借助学校优势智力资源为地方政府决策及规划提供支持;

Ÿ   利用学校丰富的国际科技合作资源,积极引入国际高新技术项目在地方落户;

Ÿ   协助联系地方优秀人才赴学校接受进修及培训;

Ÿ   协助联系学校在地方派遣青年教师挂职、设立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毕业生就业实践基地等。

举办和参加技术转移交流活动

每年开展技术项目及产品对接推介活动120余次。

【学员关注】

版权申明:本网课程知识产权属清华大学,网站仅提供课程信息展示,而非商业行为
Copyright©1996-2018 PXMBA.ORG.All Rights Reserved.清华大学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液晶大厦2层 邮编:100084 
ICP备11007365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