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名:
3分钟前,黑龙江哈尔滨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加入房地产总裁班,2小时前,河北石家庄某文化传播公司3名高管加入企业管理创新总裁班,2小时前,河南郑州某置业公司总经理加入房地产总裁班,5小时前,内蒙古呼和浩特某乳业公司总经理加入工商管理EMBA总裁班,6小时前,上海某金融证券公司1名高管加入工商管理MBA总裁班,11小时前,山西太原某航天飞机制造企业2名高管加入工商管理EMBA总裁班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简介
发布时间:2015-09-15 15:12:11

中心概况
一、中心定位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统筹规划、具体实施全校工程实践教学和相关科研工作。
中心定位为:①工程训练基地,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服务;②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支撑平台,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③工程素质和工程文化教育基地,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④拓展工程训练特色的科研方向,强化服务功能,成为学校高水平科研转化服务平台,实现中心可持续发展。
训练中心的正确定位并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得益于科学有效的人才队伍建设成果,目前基本形成了“教师为核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为主力、技术工人为辅助、合同制人员为补充”,“总体规模适度,年龄、学历、层次等结构合理,核心人员稳定”的实践教学队伍。
训练中心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获得了如下建设成果:
国家级和北京市综合性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数字化制造系统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北京市高校定点实习基地
北京市高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孵化器
北京市科普基地
北京市科普基地创新工作坊
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开放实验室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工程文化教育分基地
二.课程建设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凝练教学理念,实现实习向工程训练的转变,将学习技术技能和转变学生思想作风为主体的训练模式转变为集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实践为一体的训练模式。凝练出“传授制造工程知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体验工程文化、进而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工程训练教学理念,进一步建设集工程训练、创新创业训练、工程文化素质训练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开设的近30门课程中包括国家精品课程2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文化素质核心课程3门。在实践课程中强化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全面推行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增加学习挑战度。
中心开设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机械制造实习和北京市级精品课程电子工艺实习,面向机械学院、信息学院、建筑学院、经管学院、美术学院、航院、理学院、环境学院、电机系、工物系、化工系、材料系、生医系等全校近20个院系的近30个专业,每年接纳学生近2600人。训练中心组织开设的《实验室科研探究》课程每年接纳约1500名本科生。课程充分挖掘清华研究型大学潜在的科研资源,并将其转化为本科的优质教学资源,有助于使本科学生尽早形成跨系统、跨学科和跨专业的大思维,并逐步培养起对科学、科研和学术的兴趣。
三.创新教学平台建设
训练中心遵循学校“优势转化” 战略,对实践教学资源纵向整合、挖潜,横向拓展、开放;“优化整合基础训练,提升强化创新实践”,使多途径的优质教学资源活化。
中心形成面上普及、重点提高和综合创新,课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因材施教的分层次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每年接纳近7500人次的科技创新活动,包括SRT项目,以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硬件设计大赛、虚拟仪器大赛、电机系新生大赛、微控器创新设计大赛、ATMEL全国微控器创新设计大赛等。
训练中心更新设备,整合资源,营造工程环境;设计制作挂图、标语,构建人文环境;进一步完善机电工程创新实验室,营造创新环境;建设安全保障体系,推行6S管理模式,努力营造安全环境,全方位完善工程实践教学的育人环境。中心构建并实施了包括安全保障体系、教学过程管理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的具有实践教学特色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心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政策,形成以教师为核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为主力、技能工人为辅助、合同制人员为补充的实践教学队伍。
四.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
训练中心一直引领着国内工程训练教学改革个发展方向,为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学科组副组长单位,北京地区和华北地区金工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北京市电子工艺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
近年来,中心承担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精品课程等6项质量工程项目,以及多项省部级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已推广到国内100余所高校。中心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航天科技创新重点基金项目的10项科研项目,参与院系科研项目6项,科研经费近300万元。已初步形成工程训练特色的科研方向。
中心作为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每年对全国职业院校师资培训达2000余人次。作为北京市高校定点实习基地,接受外校1500余名学生的实习教学。作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开放实验室,积极为我校及北京市科研项目的转化服务。
五、主要成果
1.工程训练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先后获评北京市和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2.1名教师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名教师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1名教师获评首都教育先锋先进个人。
3.建成国家精品课程2门:机械制造实习、实验室科研探究;北京市级精品课程3门:机械制造实习、工业系统概论、电子工艺实习;校级精品课程4门:机械制造实习、工业系统概论、电子工艺实习、实验室科研探究。
4.“创建国内领先的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项目先后获评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资源为依托、课程为载体、育人为根本,创建开放型工程训练教学体系”项目获评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5.课程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立项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7部,立项北京市精品教材1部,立项校级985二期规划教材3部等,获评2011年北京市级精品教材3部。
6.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2等奖3项(其中2项为退休教授以第二单位参与)。
7.2014年两人获评清华大学首都科技条件服务平台开放服务先进个人。
8.2014年获清华大学首都科技条件服务平台集体一等奖。
9.  2014年获校级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奖二等奖。
10.2014年北京科技周项目评选特等奖1项。
11.第三届高等学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一等奖1项。
12.2014年清华大学教育培训优秀项目二等奖1项。
13.两门课程入选教育部优质资源公开课程。

清华大学校内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历史沿革

2014年,清华将把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变成创客空间,1.5万平方米的车间里摆放着上百台数控车床、机床、铣床以及3D打印机、三维扫描仪等工具,供创客们使用。未来,清华创客空间还将有望向校外开放,汇集北京乃至全国的创客们。
清华大学决定将每年11月最后一个周六定位“清华创客日”,2014年11月29日为清华大学第一个创客日,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宣布,“清华创客日”正式启动。
2014年,训练中心结合搬迁李兆基科技大楼的契机,打造清华“i.Center”。“i”寓意工业(industry)、国际化(international)、学科交叉(interdisciplinary )、创新(innovation)以及学生主体“我”(I)等。清华i.Center联合美院、工业工程系以及校友会等单位,聚集工程、科学、艺术、人文等领域的创客资源,为清华师生提供全方位的创意创新实现服务。
2015年4月,训练中心为了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课程教学的需要,对中心组织机构进行了有效整合和调整。机构重新调整后,面向整个中心的教学、行政和培训等工作的机构有:工程训练教研室、机电实习部、创新发展部、综合培训部、综合办公室,承担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的专业实验室有:机械加工实验室、材料成型实验室、先进制造实验室、电子工艺实验室、创新开放实验室、互联网+实验室。
历史沿革 
清华大学于1911年建校,取名为清华学堂。1912年10月,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清华大学从创立的早期开始,就十分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设立必修课程“手工课”,并将其视之为与理论教学并行并重的不可或缺部分。
1922年3月,学校开始在土木工程馆建造“手工教室”(又称手工厂房,后改称工艺馆),作为学生工艺实习场所,同年9月建成并接纳学生进行木工和金工的基本训练。手工教室的建成时间,被后人认定为“清华大学机械厂”的建立时间。
1925年9月,清华学校正式设立了大学部,手工课仍定为必修课。
1928年8月,清华学校改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29年6月,学校把手工课改称为“机械技艺课”。在手工教室的基础上,增添部分设备和技术工人,改称“木工场”;后又增加金工部分,改称“金木工厂”,接纳学生进行木工、泥工、电工、铸工、机工等教学实习。
1932年6月,清华大学工学院成立,下设土木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和电机工程学系。金木工厂隶属于机械工程学系,负责全院学生的教学实习。
1938年,金木工厂随学校南迁至昆明,改名为“西南联合大学机械实习厂”。工厂除接纳学生教学实习外,还生产水泵、阀门等机械产品。
1943年8月,学校成立清华服务社,机械实习厂移交清华服务社机械工程部管理。
1946年,工厂随学校迁回北平,改称“清华大学金工厂”。
1948年12月,清华大学解放,金工厂获得新生。
1952年,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的机械系并入清华,机械工程学系分为机械制造系和动力机械系。同时,北京大学工学院机工厂和燕京大学机械系实习厂并入清华大学金工厂,改称“实习工厂”,隶属于机械制造系。
1958年,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实习工厂扩大为“综合机械厂”。工厂除接纳学生教学实习外,还接纳大批学生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和参加生产劳动。
1960年,机械制造系分为冶金系和精仪系。综合机械厂划归学校科学生产处领导。
1961年~1963年,工厂进行压缩和调整。贯彻“高教六十条”,金工实习改变了以往“假刀假枪”、“大车小、小车了”的状况,结合部分产品进行,逐步创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实践教学与产品生产相结合的金工实习新模式。
1968年,综合机械厂和设备制造厂合并,改称“机械设备厂”。 
1970年,学校成立“汽车厂”,机械设备厂进入汽车厂,并在一段时间内接纳工农兵学员进行单工种的“学工劳动”。
1972年,汽车停止生产,工厂改称“机械厂”。
1975年,机械厂和机械系、精仪系机制专业合并,改称“机械系厂”,全面承担教学和生产任务。
1977年,厂系分开,恢复机械厂。
1978年,机械厂完成工商注册,定名为“清华大学机械厂”,成为直属学校领导的、承担实践教学和生产任务的独立法人实体。同年,清华在全国率先恢复金工课程,重建金属工艺学教研组,使金工教学重新走上正轨。
1983年,学校将金属工艺学教研组改名为金属工艺学教研室。
1985年,清华在全国率先成立电子工艺实习教研组,创建电子实践教学基地,面向全校开设电子工艺实习课程。同年,学校将“金工实习”确定为首批重点建设的十二门课程之一。
1988年,金工实习被评为“清华大学一类课程”;1989年,“金工教学实习的发展与突破”项目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金工实习教学组被评为北京市级劳动模范先进集体。至2000年,金工实习连续五次获评“清华大学一类课程”。
1996年,清华大学机械厂被北京市教委授予首批“北京市高校定点实习基地”称号。同年,学校调整行政管理机构,撤销产业管理处,成立通力公司。清华大学机械厂归属于通力公司管理。同时,学校整合金属工艺学教研室、电子工艺实习教研组及机械厂和科教仪器厂的教学部分,组建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全面负责和协调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和其他实践教学工作。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成为校内最大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创建了以大工程为背景,集工程基础训练、先进技术训练、创新实践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为一体,以模块式选课为基本特征,理工与人文社会学科结合,整体开放、资源共享,服务清华、面向北京、辐射全国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1997年,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被北京市教委授予“北京市高校定点实习基地”称号。同年,金工实习首次进入校级核心课程行列。
2001年,机械制造实习(原金工实习)被学校列入“百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校级重点建设项目。
2004年,机械制造实习(原金工实习)获评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成为国内同领域首门国家精品课程。
2005年,“创建国内领先的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获评北京市级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9年,学校将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转变为实体单位,并划转至机械工程学院,纳入学校教学工作体系,统筹规划、具体实施全校工程实践教学和相关科研工作。中心的人事、财务、干部任免直属学校管理。

版权申明:本网课程知识产权属清华大学,网站仅提供课程信息展示,而非商业行为
Copyright©1996-2018 PXMBA.ORG.All Rights Reserved.清华大学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液晶大厦2层 邮编:100084 
ICP备11007365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