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2018智能再制造产业白皮书 
最新报名:
3分钟前,黑龙江哈尔滨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加入清华大学房地产总裁班,2小时前,河北石家庄某文化传播公司3名高管加入清华企业管理创新总裁班,2小时前,河南郑州某置业公司总经理加入房地产清华总裁班,5小时前,内蒙古呼和浩特某乳业公司总经理加入清华大学工商管理EMBA总裁班,6小时前,上海某金融证券公司1名高管加入工商管理总裁班,11小时前,山西太原某航天飞机制造企业2名高管加入工商管理EMBA总裁班
商学院banner图
清华大学:2018智能再制造产业白皮书
发布时间:2019-01-04 14:26:42


国内外智能再制造产业现状

我国再制造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欧美发达国家的制造产业发展较为成熟,有着成熟的产业体系。智能再制造是再制造发展的必然阶段和方向,中国通过大力发展智能再制造产业,可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甚至齐头并进或实现弯道超车。


(一)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1. 取得了阶段性积累和成果

我国的再制造发展经历了产业萌生、科学论证和政府推进三个发展阶段,通过不断的创新发展,已形成了涵盖不同行业和应用领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再制造产业。通过寿命评估技术、纳米表面工程、复合表面工程、自动化表面工程和先进智能制造等技术,使旧件尺寸精度恢复到原设计要求,并提升零件的质量和性能。我国的这种以尺寸恢复和性能提升为主的智能再制造模式,在提升再制造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可大幅度提高旧件的再制造率。


2. 政策稳步推进

为了使再制造产品生产规范、产品质量有保障,再制造不断产业化,国家发改委、工息部等相关部门对再制造试点示范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对再制造关键技术进行目录化,也提出再制造产品质量认定的标准等。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经发布实施了16项再制造标准;截止2018年3月,已经发布到第七批《再制造产品目录》。目前,国内从事再制造的企业涉及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矿采设备、化工设备、冶金装备、船舶、铁路、办公设备等各个行业,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与技术研发中心建成发展。


3. 示范基地建设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当前我国现有国家工信部确定的5 家“国家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示范园(集聚区)”,国家发改委批复的4 家“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这些基地分布在长沙、马鞍山、合肥、张家港、马鞍山、上海、河间市等地。


4. 与发达国家比较,总体上看我国再制造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当前,我国再制造行业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2009年,工信部确定了包括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在内的7家工程机械企业,作为第一批机械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拉开了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序幕。随后多个部门和多个行业陆续展开再制造,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发展体系。但同时,我国再制造骨干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总体竞争力不强;再制造企业还没有能够形成规模化生产,,核心生产设备需要依赖进口,产业链还需要完善,旧件逆向物流回收体系建设滞后,并未形成行业规模效应;再制造产品以传统的性能修复为主,对智能再制造的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亟待突破。


5. 政策助推智能再制造开启新征程

不能以牺牲环境、生态为代价发展经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向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高端智能再制造是实现我国制造业提效增质的重要途径。2017 年,工信部出台《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 年)》,表明智能再制造将向高端化、智能化、产业集群化发展。


6. 发展中存在的挑战

(一)对发展再制造产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再制造作为一项新的技术还没有被大众所了解,消费者缺少对再制造产品优点的认识,对使用再制造产品缺乏积极性,所以企业在发展再制造产业上积极性也不高。

(二)尚未形成发展再制造产业的政策环境。由于再制造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所以国家对该技术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义和发展态度,导致国家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忽略了对再制造产业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发展设置了障碍。

(三)亟待建立再制造物流体系。当前我国禁止对废旧发动机实行进口,规定汽车五大总成需要回炉冶炼,所以再制造的来源被堵死,缺少了源材料,很难进行发展。

(四)缺乏完整的供需体系。供给端:再制造的零部件或产品,需要复杂的旧件供给与严格的检验,旧件的获取国内还没严格的成体系的行业规范。同时,再制造产品与原始生产产品一样需要有保修等服务作为支撑,对技术水平和配套服务有较高的要求,会对再制造企业形成较重的前期成本负担。消费端:如果再制造产品不能够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价格或质量,那么消费者会选择“原配件”或“维修与翻新的配件”,这会让再制造产品销售遇到阻碍。

(五)关键技术不成熟。再制造技术区别于以往的制造技术,需要不断的创新,研发出高新技术,完善关键技术。


(二)美国:再制造产业的领导者

美国的再制造产业已深入到汽车工业等领域,美国的再制造产业规模达1000 亿美元,其中汽车和工程机械再制造占60%以上。再制造企业超过七万多家,从业人数多达五十万人。美国再制造产业有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并且环境保护署也发布了《再制造材料建议公告》,要求政府优先采购再制造产品。同时,再制造技术标准的出台,也为产品的质量提供了保障。再制造企业在美国的形态包括:如汽车行业,独立的再制造公司与原制造厂并没有依附关系;原有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商授权生产或投资的再制造企业;为客户提供各种灵活的小型再制造服务,他们的发展方向为连锁经营和集约化路线。

卡特彼勒是再制造领域中技术实力最强、全球最大的再制造公司。其再制造业务遍布于欧美、亚太等多个国家,拥有160 多条生产线,2012 年,卡特彼勒全球再制造业务销售达40 亿美元。

(三)欧洲:产业链成熟

虽然相比较美国,欧洲的再制造发展并不抢眼,但在很多领域有其特色。如在设计方面,结合具体的产品,在产品的拆卸性能、零件的材料种类、设计结构与紧固方式等多个环节具有丰富的研究。欧洲的一些再制造产业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产业链,可以进行规模生产。

沃尔沃公司在全球拥有多家再制造公司,每年生产的产品数量多达120 万件。2013年,第一家再制造研究中心在中国成立。研究中心依托集团多年的再制造经验,借鉴在全球其他地方经营的再制造成功模式,将所有要进入市场的产品进行和新件一样的标准化测试,生产过程中添加新技术,使得再制造产品可以超过新品的性能。


(四)日本:回收渠道畅通

日本也在不断重视再制造工程,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不断投入市场中使用。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含再制造零部件的产品,大到汽车,小到手表等电子产品。日本消费者并不排斥这些再制造产品,并认为这些产品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日本再制造产业具有以下特点:(1)更加注重“3R”原则,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在一些高新技术产品中零部件需要用到金、钯等贵重金属,将含有这些贵重金属的废旧产品进行再制造,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创造新的价值。(2)畅通的旧件产品回收渠道系统,高效顺畅的废旧产品回收能够有效的保障产品的品质,并提高流动效率。(3)不断完善法律规章制度。通过对不合法合规丢弃的废旧产品和部件征收罚款、征税等惩罚措施,保障了废旧产品的合理流通。


(六)德国智能再制造案例:Callparts

德国Callpart 将汽车再制造产业和智能物流结合,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可以达到快捷搜索零部件的功能。Callparts 为了充分使用本身庞大的零部件拆解库,开发了一套互联网管理系统来追溯管理汽车零部件的全生命周期。这套系统领先于欧洲汽车拆解领域。Callparts 开发的互联网管理系统是自助研发的,并不依附于汽车厂商。Callparts有着对再制造零部件源头的把控能力,并且积累了关于零部件的专业数据库,获得了客户的认可。用户可以在该网站上搜索自己需要的零部件,并且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送。


(七)汽车零部件智能再制造市场广阔

到2017 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2.17 亿辆,机动车保有量达3.10 亿辆。我国汽车产量从2008 年进入高速增长,并将要达到汽车报废高峰期,在2017 年理论报废量超过7 百万辆,预计在2019 年数量将达到1300 万。实际我国汽车报废回收量远远低于这个数字,据商务部的统计,2017 年我国报废机动车174.1 万辆,报废汽车147.2 万辆。日本近几年拥有稳定的汽车保有量约为7500 万左右,其中有500 万的汽车报废量,回收比率达到7%。按照商务部的统计口径计算,2017 年我国报废汽车占汽车保有量的比率仅为0.68%,与日本差距很大。我国报废汽车回收率低与我国政策法规不健全、区域市场割据、企业散弱小现状密切相关。

发达国家对于报废汽车的材料回收率普遍都在80%以上,在德国,1995 年底全国建立了废旧汽车回收网络,每年可以回收二百多万辆废旧汽车。在法国,许多汽车制造商与回收公司联合成立了废旧汽车回收中心,现在接近四分之三的零部件可以重新利用。

中国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效益还处于较低水平。未来随着汽车普及率的提高,以及特大大城市限购限行等措施的影响,新车市场增速将放缓,但汽车保有量仍会增加,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在较长时间内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为中国发展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产业奠定了市场基础和发展环境。以预计2020 年国内废旧汽车报废1000 万辆进行估算,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市场空间达600 亿元左右,汽车拆解市场空间达1000 亿元。


展望

(一)产业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推动细分产业向纵深发展,实现引领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智能再制造细分产业做大做深。选择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的细分领域,通过匹配政策、资金、人才等资源,打通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形成示范效应。通过智能再制造细分领域的成功示范效应,将经验推广到更多细分领域,带动智能再制造产业的整体发展。


(二)有望形成跨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

当前我国有规模的智能再制造企业不多,能够跨多个细分领域的再制造企业更是寥寥。行业企业呈现分散、规模小的状态,不利于产业整合和发展。随着产业聚集和壁垒突破,未来有望形成跨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领军企业的打造有助于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促进行业发展。

(三)企业融资途径进一步拓宽

我国将在专项贷款、融资租赁、融资担保、保险、产业基金、上市融资等多个方面为智能再制造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四)生产方式互联化、定制化

智能再制造依托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将实现互联制造、定制化规模生产。智能再制造企业对市场变化情况敏感,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资源配置情况。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装备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智能装备、智能产品、企业与客户形成的工业互联和社交互联关系,将极大促进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转向定制化规模生产。企业借助互联的力量缩短业务流程、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释放出产业创新的巨大潜能。

(五)客户体验和价值重构

智能再制造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产品或服务的提供成为从“群体”到“个体”。“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的时间分布和服务实现方式都得到了重构。在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支持下,企业能够快速获得客户的需求以及使用反应,在整个供应链的网络中快速传播,及时响应。再制造企业将从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转变。服务将根据需求进行时间、地点、质量、交付方式等方面的调整,产生更优的用户体验。

 

版权申明:以上课程知识产权归属主办单位,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仅提供信息展示,而非商业行为 ICP备11007365号

免责声明:清华总裁培训班网部分内容摘自网络,如有侵害您的权益,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Copyrights © 2007-2019 PXMBA.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