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清华大学第五届“政治科学前沿理论与方法”论坛暨“改革开放四十年治国理政的中国经验”研讨会成功举办 
最新报名:
3分钟前,黑龙江哈尔滨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加入清华大学房地产总裁班,2小时前,河北石家庄某文化传播公司3名高管加入清华企业管理创新总裁班,2小时前,河南郑州某置业公司总经理加入房地产清华总裁班,5小时前,内蒙古呼和浩特某乳业公司总经理加入清华大学工商管理EMBA总裁班,6小时前,上海某金融证券公司1名高管加入工商管理总裁班,11小时前,山西太原某航天飞机制造企业2名高管加入工商管理EMBA总裁班
商学院banner图
2018年清华大学第五届“政治科学前沿理论与方法”论坛暨“改革开放四十年治国理政的中国经验”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8-12-26 13:20:21

 

清华大学第五届“政治科学前沿理论与方法”论坛暨“改革开放四十年治国理政的中国经验”研讨会于2018年12月15—16日在清华大学第二教室楼二层会议室举行。

12月15日上午,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张小劲教授到场为会议致开幕词,他介绍了清华政治学的会议制度、教研团队现状和研究方向以及培养状况,分享了他对于“前沿”和“改革开放四十年治国理政的中国经验”的思考。在为期一天半的会议中,50多位参会嘉宾和清华师生共同探讨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治国理政的中国经验,并围绕政府治理、国家社会关系、社会治理、比较政治等议题开展了深入研讨,分享了他们将大数据、实验、人工智能与复杂算法、调查数据、比较历史分析、案例分析等多种政治科学方法应用政治学前沿议题研究的经历和发现。与会专家学者将继续致力于将政治科学前沿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中国场景,为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做出独到贡献。


各专题发言摘编如下

12月15日上午会议围绕政治态度与政治传播、政治信任两个专题进行了研讨。两个专题分别由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刘伟教授和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肖唐镖教授主持。


专题一:政治态度与政治传播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肖唐镖首先做了题为《中国民众的政治宽容分析》的报告。肖唐镖老师及其团队基于相关概念和已有研究制定了政治宽容观量表,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939个样本。分析发现,中国民众具有独特的政治宽容逻辑,近年来中国民众的政治宽容观念有所增长,但是与和现代社会相契合的政治宽容观念间仍然有一定差距。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马得勇分享了《外交议题舆论形成中的媒体框架及其后果——以中美贸易战为例》。这项研究以中美贸易战为对象,采用实验法获得了4000多份样本,发现阅读中美贸易战相关评论文章对美国的好感度出现了显著下降,对中国政府的信任度有显著提升。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郑建君讲述了《政治知识、社会公平感与选举参与的关系——基于媒体使用的高阶调节效应分析》的报告。他通过对8635份中国公民有效数据的分析,验证了在以政治知识为表现形式的支持性资源与政治参与行为关系中社会公平感的作用,以及该作用在不同媒体使用条件下的表现形态。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助理教授季程远在《不平等与社会稳定——基于纵向获得感的解构》中,解构了客观不平等-相对剥夺感-社会不稳定的逻辑链。基于抽样调查数据得出了社会稳定感取决于纵向获得感。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苏毓淞对本专题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专题二:政治信任

首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韩冬临在《政党竞争、反腐败与政治信任:东亚五国(地区)的比较分析(2006-2014)》中采用东亚民主动态调查2006-2014年的历时数据,基于双重差分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政党竞争导致的“反腐败”能够提升政治信任,特别是普遍信任、总统信任的观点。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助理教授胡悦分析了不同官方语言水平的人政治信任的差异。听力水平越高的受访人对政府信任越高,语言能力强的人相较于语言能力稍弱的人的政治信任水平越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苏毓淞在Improving Social Scientific Inquiries with AI: Let the  Machine Muddles the Water的报告中对机器学习提升社会科学研究进行了论述,运用随机生成数据和CGSG数据证实了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完成建模工作。最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候选人王妍分享了题为Truth or Dare: Falsification in Manufactured Consent的研究,她计划结合在线调查和深度访谈打开偏好隐藏现象,通过调查实验探索潜在的偏好隐藏行为及其原因。北京大学中国政治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马啸对本专题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12月15日下午会议就地方治理结构与行为、比较政治研究两个专题进行了研讨。两个专题分别由郑建君副研究员和马得勇教授主持。


专题三:地方治理结构与行为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马亮在《互联网+共同生产:政府与公民如何众筹众创?》中以国务院发起的“我为政府网站找错”为案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共同生产的发生机理与运作逻辑,他发现共同生产仍然被嵌入到官僚组织的科层结构中,通过自上而下的威权命令发挥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孙龙在《权力、认知与制度变迁:乡镇人大体制演化的案例分析》中对乡镇人大体制演化与体制创新进行了研究,通过乡镇人大创新的具体案例,分析了乡镇人大体制演化的可能机制。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高翔在报告《激励结构、制度环境与政策工具选择:中国地方政府征地行为中“留用地”产生与回撤的制度分析》中提出了“激励结构、制度环境和政策工具选择”的制度分析框架,采用案例比较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征地过程中在特定激励结构和制度环境下综合地方情境后理性抉择政策工具。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张开平在题为《协商民主中的精英作用:地方干部的态度与行为》的报告中分享了她和合作者对于地方官员对协商民主的看法与实践的研究。儒家民本传统与群众路线传统及个人与社会因素影响了精英对于民主的理解。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包刚升对本专题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专题四:比较政治研究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包刚升对其书稿《政治制度与转型绩效:基于第三波民主化国家的实证研究》进行了简要讲述,他基于时间序列数据考察了关键政治制度对民主转型以及政府效能的影响。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祁玲玲研究了美国大选中的“非比例代表性“,对于“赢者通吃”制度下美国为何没有出现大量“非比例代表性”现象,她认为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党之间的势力均衡是解释美国超低的非比例代表性的关键因素。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助理教授王中原分享了《选举预测的科学方法——兼论政治学预测性研究的学科定位和发展前景》,他综述了选举预测的多种方法和工具,回顾了国际学术界和他所在团队开展的选举预测研究,强调政治学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与广阔前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周强在《探究自贸协定扩张的内生性原因》中基于对产业类型、产业链融合度和产业能否扩大市场规模的标准探究了不同类型的产业对于自由贸易协定扩张的偏好。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马啸在其报告Befriending the State?: Socialist Legacies, Local State Sector,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中,分析了苏南浙北两地在吸引外资上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两地国有资本存量是影响两地发展模式不同的关键因素。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普林斯顿—北京大学博士后陆风鸣对本专题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12月16日上午会议围绕社会治理与基层治理、国家与社会关系两个专题进行了研讨。两个专题分别由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孟天广和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谢岳主持。


专题五:社会治理与基层治理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刘伟教授报告了《产业扶贫政策的实践逻辑》。他的研究源自对B县四个驻村工作队产业扶贫差异的反思。通过对四个驻村工作队的比较分析,他提出国家下派驻村工作队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改善资源内卷化与地方治理,实现国家与农民的有效对接。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谢岳教授分享了《社会建设的空间动力——上海季风书园的故事》,他基于对季风书园经营者和客户深度访谈材料的分析,讲述公共空间由大学内向大学外转移的过程,讨论城市空间如何塑造集体行动。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蓉蓉教授讲述了《农民政治态度的结构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通过对农民政治态度进行了内部结构与外部对象的操作化,描述了政治认知低、政治情感高和行为倾向高农民政治态度的内部结构特征,非理性与非均衡性的外部结构特征。农民政治态度的形成受到基层政府政策落实、自身政治经历以及从众效应和刻板印象等外在性因素与内生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长东对本专题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专题六:国家与社会关系

维也纳大学东亚研究系助理教授石磊报告了题为How Good is Protest Event Data from China? A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Dissident and Social Media Sources的文章,他和合作者在比较不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交媒体数据在测量国家社会关系时的重要价值。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陆风鸣博士在名为Carrots or Sticks?Risk Attitudes and Obedience in China的研究中,设计了考察风险态度和服从行为的实验,考察官员政策服从的态度与行为。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夏瑛在以Between Judicial Rule and Political Rule Amending Judgments of Civil Disputes in China为题的报告中建构了司法审判决定受到民众信访影响的机制和过程。她提出虽然司法判决受到民众压力影响,但是压力只有和政府压力相结合时才能成功。基于对某地法院审判记录的分析发现,民事案件再审改判正源于上述原因。孟天广副教授在《回应悖论:政府回应与集体行动》的报告中讨论了政府回应性的后果以及制度化参与与非制度化参与的替代或强化关系。他基于机器学习以政府回应的制度化为自然实验考察了政府回应对集体行动的影响效应和因果机制,也发现增加制度化参与渠道可能不会对非制度化参与产生替代效应。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祁玲玲对本专题发言进行了点评。


在圆满完成专题发言和讨论后,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数据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孟天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介绍了数据治理研究中心在研究议题、研究方法、学术交流、中国城市治理调查、政府大数据采集领域的积极探索和成果,并祝福各位老师顺利返程,期待2019年清华再聚。

 

 

版权申明:以上课程知识产权归属主办单位,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仅提供信息展示,而非商业行为 ICP备11007365号

免责声明:清华总裁培训班网部分内容摘自网络,如有侵害您的权益,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Copyrights © 2007-2018 PXMBA.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