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名师张国刚:人文社科类慕课,最值得传播的是思想【北京清华大学总裁班|MBA|EMBA招生信息网】 
最新报名:
3分钟前,黑龙江哈尔滨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加入清华大学房地产总裁班,2小时前,河北石家庄某文化传播公司3名高管加入清华企业管理创新总裁班,2小时前,河南郑州某置业公司总经理加入房地产清华总裁班,5小时前,内蒙古呼和浩特某乳业公司总经理加入清华大学工商管理EMBA总裁班,6小时前,上海某金融证券公司1名高管加入工商管理总裁班,11小时前,山西太原某航天飞机制造企业2名高管加入工商管理EMBA总裁班
商学院banner图
清华大学名师张国刚:人文社科类慕课,最值得传播的是思想
发布时间:2018-12-18 16:44:05

张国刚 在近日刚刚公布的2018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中,清华大学张国刚老师的“大唐兴衰”课程通过认定。

对唐史研究稍有关注的人,对张国刚老师的名字,恐怕是不陌生的。这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隋唐史、欧洲汉学史、中西文化关系史方面成就斐然。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历史学科关注增强,他的研究成果不仅通过高中历史教育为学生所了解,也凭借他雅俗共赏的著作为更多群众所熟知。

当然,张国刚老师受人欢迎的原因不止于学术造诣,还在于他的本研教学。在清华大学,他不仅开设了“《资治通鉴》导读”、“中西文化关系史”等本科生素质课,还开设了“隋唐五代史”、“历史学理论与实践”等历史学专业课,深受清华各院系同学们的欢迎。2014年,他荣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张国刚老师不仅在线下教书育人,从13年开始,他开启了线上慕课之路。他开设的慕课“《资治通鉴》导读”是学堂在线年度“最受欢迎课程”,并于2017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线学习者数以万计。2018年,他又被评为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先进教师。他是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在他言谈中,自然有一种让人感到亲近的风度,这大概也是他开设的慕课能获得校园内外数万学习者青睐的重要原因。
 

“大唐兴衰”:中古史慕课的尝试和探索

张国刚老师最新开设的一门慕课是“大唐兴衰”。这门课程依托“学堂在线”网络平台,从2016年上线迄今已推出5期,分为12课,面向全国高校及广大社会学习者。目前,随堂模式选课人数累计达3.2万,自主模式选课人数已达1.3万,覆盖全国多个省份和自治区,包括北京、湖南、吉林、河北、云南、广东、新疆、澳门等地区。

不过,这门只要打开“学堂在线”就能在线学习的慕课,虽然广受社会各界人士欢迎,也获得了教育界的高度认可,但张老师却还不是很满意,在采访中,当他谈起这门慕课,仍然点出了一些希望改进的地方。


在张老师原本的设想里,“大唐兴衰”是作为张老师开设的另一门慕课“《资治通鉴》导读”的补充出现的。“《资治通鉴》导读”上线后,效果不错,反响很好,但是因为课程时间受限,“隋唐部分讲得很简单”。张老师对此感到不满意,所以就想“补一下隋唐部分”,没想到的是,这一补就成了“专门的一门课”。

“《资治通鉴》这本书,唐五代部分是最有价值的”,所以他觉得开设“大唐兴衰”作为对“《资治通鉴》导读”的补充,是很有必要的。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张老师认为“‘兴衰’就还是讲政治史为主”,会“主要结合《资治通鉴》的记载,再加上一些两唐书的材料”进行讲解,讲述了隋唐的历史进程,内容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力求以现代思维总结历代治理模式、民生休戚的经验教训,侧重分析治国兴衰的现实意义。

不过,张老师也表示,未来更希望能把“《资治通鉴》导读”和“大唐兴衰”合成一门慕课,进而把内容调整得更加合理、完整。当然,他也觉得分开教授也没有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对课程进行及时的“增补和修订”。
 

集中精粹:慕课之于线下教学的特色

“大唐兴衰”所对应的线下课程是“隋唐五代史”。这门本科生课程,每学期选课人数50至200余人,课程教学以课程PPT为纲,各种影视纪录片为辅。期中考试为小组展示,以不同的课程主题进行上台讲解。期末考试为试卷考试,考试范围为课程内容,出主观题进行解读分析。

相比于给专业学生开设的“隋唐五代史”,张老师没有刻意增减慕课在史实介绍和原理分析上的内容。“其实我觉得无论是专业人士或者是社会上人士读历史,其实它都应该是一样的,都是察古知今嘛。”张老师希望,“大唐兴衰”这门课能让学生对唐朝历史和兴衰原理形成有一定深度的认识,以此作为一种对学生理解历史资源方式的培养。

在张老师看来,“大唐兴衰”慕课和线下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作业。在“隋唐五代史”的课堂上,张老师会要求学生读史料,课堂上还会问学生读了以后怎么样,此外还要写其它作业。而线上课的作业主要是为了验证学生是不是认真听了课,并不会有太大的压力。这种对作业量的不同把握,体现出了慕课在专业性和通俗性上的平衡。


“慕课要比较集中,讲更精粹的东西。”这是张国刚老师在制作了两门慕课之后最深的感受。线下的“隋唐五代史”内容当然更加丰富,不仅要讲兴衰,还要讲其它的制度、中外关系和文化等枝蔓的东西。不止讲唐朝,还有五代和隋朝两头的内容,但是如果把这些东西一股脑全搬上线上慕课,不仅内容过于庞杂,也不够有条理,不能吸引人坚持学习下去。
 

反思教学:如何制作人文社科类慕课

关于怎么制作人文社科类的慕课,张老师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人文社科类的学科,最值得用慕课传播的是思想。”对于线下课而言,有一些知识性的东西是一定要讲的。但对于线上课来说,张老师觉得还是应该重在讲分析性的东西,这样才能吸引人,也比较能配合慕课精炼的教学形式,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人更多的启发。

慕课的制作是一个倒逼老师重视教学方法的过程。张老师坦言,“中学老师很讲究教学法,大学老师不那么讲究”,但是这可能是基于线下这个传统课堂的教学习惯。慕课为老师提供了完全不同的教学环境,以往很多可以只让学生看的内容,现在必须要“动点脑子”,要“夹叙夹议”地把它叙述清楚,否则“都让人家看,人家听什么呢”?

制作慕课的经历还帮助张老师改进了线下课程的教学方式。“当然,效果如何还是要让学生评价,我自己是觉得讲课吸引力应该好一些”。现在,张老师在线下课上更加讲究思想性,将课程从知识传授向深度分析进一步推进。此外张老师也更加注重课程的趣味性,他特地挑选了很多视频,上课的时候花几分钟放映一下,帮助学生加深形象的了解,即使不一定反映深刻的东西,课堂也因为多媒体因素的引入更加活跃了起来。

说到未来的慕课制作计划,张老师觉得可能会做另一门国家精品课程“中西文化关系史”的慕课。但如果以张老师“集中”、“精粹”的要求来考察可行性,这门课的内容过于庞大,张老师表示还需要想一想怎么才能把这门课做得精粹一点。


“我现在的计划是争取机会把‘<资治通鉴>导读’和‘大唐兴衰’这两门课修订增补,如果能把这两门课合在一起,就是最好的了”,张老师认真地说。显然,虽然这两门慕课已经上线许久,却还没有离开精益求精的张国刚老师的视野。

学堂在线作为清华大学研发的中文MOOC平台,已经走过了五年。它让清华、北大、斯坦福等国内外高校的优质课程,能通过网络平台为更多学习者所知,极大地普及了学科教育。希望未来,张国刚老师能为我们带来更多优质的线上慕课,让全国各地的学习者都能进一步感受到历史学的魅力。

版权申明:以上课程知识产权归属主办单位,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仅提供信息展示,而非商业行为 ICP备11007365号

免责声明:清华总裁培训班网部分内容摘自网络,如有侵害您的权益,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Copyrights © 2007-2018 PXMBA.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