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名:
3分钟前,黑龙江哈尔滨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加入房地产总裁班,2小时前,河北石家庄某文化传播公司3名高管加入企业管理创新总裁班,2小时前,河南郑州某置业公司总经理加入房地产总裁班,5小时前,内蒙古呼和浩特某乳业公司总经理加入工商管理EMBA总裁班,6小时前,上海某金融证券公司1名高管加入工商管理MBA总裁班,11小时前,山西太原某航天飞机制造企业2名高管加入工商管理EMBA总裁班
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论坛楼仲平:企业低成本创新的发展逻辑
发布时间:2018-10-10 15:20:18

本文整理自楼仲平在“清华总裁研修班论坛”上的演讲实录,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根吸管的低成本创新之路,中国制造业奇葩:双童吸管。


我相信我是中国制造业中“最有资格”谈“低成本创新”的企业创始人,因为“双童”把一根吸管(英文课翻译成稻草straws)做到了“黄金价值”。


我相信“双童”的标杆意义不在于其行业影响、不在于其企业规模、而在于其通过不懈努力,通过创新和改变打破了世人所偏见的“不可能”!


通过历次变革和创新,“双童”成功摆脱了薄利多销的粗放经营,建立了一条生态环保、科技创新、节能降耗、与员工共同成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双童”成功地改变大家对吸管行业“低、小、散、弱”的传统认知。


同时“双童”也成功从一家传统制造型企业,逐渐转型成一家互联网创新企业。


低成本创新的商业逻辑,传统观念:对企业创新工作的理解,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创新需要引入资本推动?创新需要专业的创新团队?创新需要新建技术研发实验室?创新需要引进专业的研发仪器和设备?


创新需要知识产权?需要申请发明和专利?当然,如果你有很多钱的话,当然应该是这样做的!


民营制造业:发展的三大节奏

草根创业:低门槛、低技术、低利润、拼价格、拼规模、一切看眼前,拼命想做大!


什么都缺:缺员工、缺人才、缺品质、缺技术、缺品牌、缺资源、缺资金,永远都缺钱!


生生死死:每年新增15万、死掉12万,前赴后继、大浪淘沙、剩下的也是越来越难!!


全球化背景下:制造业版图在不断重塑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制造业竞争版图”面临重塑。


成本已不再是中国制造业的核心优势,同质化竞争、闭上眼睛也能挣大钱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


制造业核心价值链转移:由成本、规模和价格等要素逐渐向:品牌、技术、设计、研发、数据、标准、互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转移••••••


生与死:企业产业价值链能否转移

民营制造业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困境。


栖水草而居:具备规模、渠道入口和产业链优势的企业,转移低成本区域实现全产业链竞争。


打造企业适应高成本运行的能力:通过不断创新向产业链中高端转移,争取全球化分工中实现差异化竞争,形成企业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


互联网时代的巨变、“新人类”社会来临:◦


新生代全新的生活方式:9.5亿智能手机用户、8亿多中国网民已经发生的商业巨变。


顾客全新诉求:个性诉求、体验诉求、价值诉求、尊重诉求••••••带来全新市场竞争和动荡,你能Hold住吗?


传统业主杯具时代来临:

经验已成毒药!未来不可预期!是迎合变化?还是控制成本死撑?


创新:恰恰是中小企业最大的瓶颈

一般的企业实在是不可能像华为那样把产值的10%作为创新投入并写入基本法当中的!


真正有大把钱准备、引进专业人才、组织精干团队进行规范化研发创新的中小企业又有多少比例?


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于创新投入的资源是极为有限的:缺想法、缺人才、缺资金。


迷茫之下:企业创新应该怎么办?中小企业需要的是:低成本创新


我对低成本创新的理解:


1.无专业背景要求、无壁垒、无门槛、不增加大量的生产成本,大部分企业都可自主开展。


2.开展初期:不需要专业研发团队、不需要专业设备、不需要企业划出大笔的资金投入。


低成本创新的三个前提:


领导者铁了心要干、领导者和团队思维要开放转变、持续学习成为不二选择。


不要把创新工作“神化”

德鲁克思想:创新是组织的一项基本功能,是有规律可循的实务工作。


创新不是去掀起一场产业革命或梦想一夜改变。


一切能够改变并优化企业产出效率的资源投入都可以理解成创新,从而把组织工作中每一项改变都理解成创新,并成为组织成员日常工作的主要部分!


「陈春花:淘汰你的不一定是新技术,而是你的旧思维」


低成本创新的本质:不断去改变

低成本创新就是抛开专业性思维一点点去改变,持续坚持、不断积累、最终颠覆。


低成本创新工作基本从微创新开始,在持续积累中不断获得阶段性成果,最终领先于行业。


低成本创新工作需要极大的信仰追求和耐心,需要以五年、十年作为一个单位持续推进。


互联网语境下:低成本创新的特点

对互联网理解已成为创新工作的基础所在


新生代年轻人已成为创新的主要群体对象


创新工作已成为“年轻群体”的专属工作


对时代的“认知”决定了创新工作的成效


信息化载体”已成为创新工作基础要素


低成本创新:要基于顾客的立场和思维

按照现代经济理论理解:创新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顾客不断提供价值和满意度。


低成本创新工作应基于顾客立场的理解,满足顾客需求的开展,避免自我认知想当然的创新创意。


创新工作一定要有顾客思维,能解决顾客问题、满足顾客的需求才是“有效创新”。


低成本创新目的:形成规范的研发创新

创新未必是解决企业眼前所必需的工作,短期内创新只会增加成本,但长期会创造巨大的效益。


低成本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权宜之计,其目的是引导企业由浅到深改变资源的产出效率。


在企业资源产出效率得以提升改变之后,应适时加大创新投入,引进专业人才、组建专业团队、购置专业的研发设备,逐步形成规范高效的企业研发创新。


“双童”低成本创新实践案例


双童:开展创新工作的前因后果

2000年之后,出口占比一度达到90%以上,业务量80%被几个大客户所控制,企业没有话语权。


1999-2003年是“双童”历史上规模扩大最快五年,但薄利多销下利润率却直线下降到5%以下。


劳动力和社会要素成本开始剧增,压力传导下企业举步维艰,思维改变下推动企业一步步发展。


创新就是打破“惯性思维”


“双童”低成本创新:三个阶段性改变


第一阶段:针对同质化竞争下利润率严重下滑而采取的策略性持续改变。


第二阶段:通过内部协作(员工)和外部协作(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成立研发领导小组推动创新工作全面深化开展。


第三阶段:招聘专业人才、组建专业团队开展更高层次的创新研发工作,解决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所遇到上的瓶颈。


 “双童”思维创新:小客户原则( 第一阶段)


“双童”思维创新:两条腿走路(第一阶段)


2004年之后,“双童”基于当时企业界盲目的国际化浪潮,“双童”选择了国内与国外市场并举,明确将市场开拓的中心转移到国内市场,明确通过创新来改变“双童”。逐渐向品牌化、品质化、精细化转变。


“双童”产品创新:发动员工内部协作(第二阶段)


双童”第一批37项专利(3件发明专利)在2009年10月获得,通过长时间自我学习、认知和实践开创了产品创新的第一步。


2010开始,我自任组长成立了12人的创新研发小组,除招聘两位工业设计员之外全部由中高管理层兼任。


“双童”产品创新:与院校和专业机构协作(第二阶段)

在内部协作取得一定成果后,公司陆续与北京服装大学、浙师大、中国塑料工业研究所等机构建立长期合作。


从而逐步了形成规范的创意引导、征集、筛选、评价、激励、开发和商业推广等创新工作机制,逐渐形成了规范的研发性低成本创新之路。


十年转型:让“双童”掌握“微笑曲线

“双童”在传统制造业圈地扩产的大环境下选择转型,转向获取“微笑曲线两端”的品牌和创新。


通过十多年努力“双童”已获得知识产权、品牌和全球行业话语权的主动,产品由单一功能向科技型、时尚型转变。


十年创新引导“双童”不断转变


“双童”通过低成本创新实现了企业资源产出效率的最大化,开创了高效、低耗、绿色、环保、精细化管理、低负债运营、与各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双童”瓶颈再现:企业没有成功只有成长

大家是不是觉得“双童”很成功?No、No、No!


企业没有所谓的成功模式,实际是没有一个所谓的成功模式可以一成不变的,双童的“成功模式”同样也遇到了天花板!


持续增长放缓、成本巨幅提升、盈利空间受限! “变”是企业创新的不变主题


专业团队创新:解决企业未来瓶颈(第三阶段)

2013年之后,“双童”逐步引进专业人才,组建技术研发团队从事专业的研发创新工作。


打破吸管行业技术瓶颈,提高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是这几年公司研发投入重点所在。


通过基础材料的研究应用,希望替代并消除塑料吸管的白色污染。


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持续发展

突破行业技术瓶颈,自行开发全自动流水线生产项目,实施智能化、模块化、集约化的高效生产模式。


从全自动流水生产线的研发入手,融入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确保新建二期生产项目成为全球吸管行业硬件最好、自动化程度最高、净化等级最高、综合成本最低、生产效率最高的智能化样板工厂。


原文作者 楼仲平,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论坛嘉宾,全球饮用吸管行业领导者“双童吸管”的创始人,自1994年创办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后始终坚持专注于一根吸管,坚持细分专注的工匠精神,通过深耕细琢和不断的创新改变,将一个几厘钱的低、小、散的小商品做到时尚创意的产业链顶端,是《聚丙烯饮用吸管》轻工行业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和《聚丙烯饮用吸管规范》ISO国际标准的第一起草人,并在2014年10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优秀企业家”称号。其坚持二十多年不为诱惑所动“一生做好一件事”的故事被社会广泛传播。

楼仲平先生在中小企业发展、创新转型思考、社会责任认知、标准品牌建设、信息化应用,以及创业与守业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见解。
 

版权申明:本网课程知识产权属清华大学,网站仅提供课程信息展示,而非商业行为
Copyright©1996-2018 PXMBA.ORG.All Rights Reserved.清华大学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液晶大厦2层 邮编:100084 
ICP备11007365号

在线客服